讲座信息:9月20日“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及结合蛋白的鉴定方法和应用研究”

发布者:钟芳发布时间:2017-09-17浏览次数:2315

报告人:张锴 教授

天津医科大学

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


2017920日,星期三,上午10:00

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鼓楼校区科学楼902


摘要

组蛋白(Histone)是在真核细胞核小体内,与DNA结合的一组碱性蛋白,其N端尾部区域含有大量的翻译后修饰(Post-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),受修饰酶和去修饰酶动态调控而动态变化,组蛋白修饰改变了氨基酸残基的电性、疏水性以及空间结构,调控组蛋白与DNA的结合状态,影响DNA复制、DNA损伤修复和基因转录等重要生物学过程。另外,组蛋白修饰还可招募其特异性结合蛋白,开启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相关基因转录激活的关键分子事件。在DNA序列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,组蛋白修饰调控基因表达,决定生物体的不同表型。因此,组蛋白修饰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密码,其异常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,是当前肿瘤标志物和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。组蛋白修饰由于种类繁多、形式多样、动态变化等特点,其系统鉴定具有挑战性,另外,其结合蛋白丰度较低,与组蛋白修饰结合力弱,在复杂体系中的有效鉴定也一直未得到妥善处理。基于此,围绕组蛋白修饰及结合蛋白的识别、富集、标记和鉴定,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,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,建立了组蛋白修饰的高灵敏系统分析方法,并应用于肿瘤细胞、干细胞等多种细胞系,研究组蛋白修饰动态变化规律,鉴定病理状态下异常的组蛋白修饰,探索组蛋白修饰的生物学新功能。


报告人简介

张锴,天津医科大学,教授/博士生导师。2003年在南开大学化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,先后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(CNRS-7575),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,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(达拉斯)、芝加哥大学和南开大学从事蛋白质组学和生物质谱研究。研究兴趣包括:发展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和翻译后修饰的分析新方法,应用于疾病机制、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蛋白的鉴定,以及蛋白质修饰的化学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。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, Analytical Chemistry,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。